01
一、羊痘
一种由“病毒”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秋季多发,传染很快。潜伏期6天-8天,传染途径为呼吸道、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,被病毒污染的饲料、饮水都可成为传播媒介,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生免疫。
羊痘的症状
病羊最初精神沉郁,体温明显增高,可达41℃-42℃,食欲减退或废绝。结膜肿胀潮红,流泪,流黏性鼻液,2天-3天后出现本病典型症状,即在羊体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诊,如:眼周围、唇、鼻颊、四肢内侧、乳房、阴唇、阴囊、包皮及尾内无毛处。病羊眼结膜潮红,流浆性或脓性鼻液,呼吸快,体温高,精神委靡,食欲减少。
羊痘对成年羊危害较轻,死亡率约为1%-2%,对羊羔危害严重,死亡率达20%-50%。诊断羊痘很好确诊,根据临床症状如:毛稀处、乳房、四肢内侧、阴唇、包皮、尾部发生丘疹、水泡、脓疮、或干痂等病变。可考虑是“羊痘”。
02
二、羊口蹄疫
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一般经过1天-7天的潜伏期出现症状。病羊体温升高,初期体温可达40℃-41℃,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或拒食,脉搏和呼吸加快。口腔、蹄、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、溃疡和糜烂。严重病例可在咽喉、气管、前胃等黏膜上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,上盖黑棕色痂块。绵羊蹄部症状明显,口黏膜变化较轻。
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,呈弥漫性口黏膜炎,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,蹄部病变较轻。病羊水疱破溃后,体温即明显下降,症状逐渐好转。